狼瘡性腎炎(LN)是系統性紅斑狼瘡(SLE)最常見且嚴重的腎臟并發癥,也是導致患者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其發病機制涉及免疫細胞異常活化、細胞因子紊亂及免疫復合物沉積等多種免疫失調因素。
近年來,間充質干細胞(MSCs)因其獨特的免疫調節功能,已被廣泛應用于包括SLE在內的多種難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探索中,多項臨床試驗結果展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。

近期,伊朗馬什哈德醫科大學科研人員牽頭在《Current Research in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發表了一項關于LN的臨床試驗,據文獻顯示,該研究采用的是同種異體脂肪來源的MSCs,治療后6個月,患者疾病活動評分有極大改善。[1]

該項I期臨床試驗,共納入了9名難治性LN成年患者(8名女性,1名男性),年齡19~36歲,病程3~12年。根據ISN/RPS分類,患者LN分級:IV-S(A/C)3例,IV-G(A/C)3例,IV-G(A)2例,III級(A ) 1例。
移植方案:在MSCs輸注之前,患者靜脈注射10毫克馬來酸氯苯那敏和200毫克氫化可的松,以及口服500毫克對乙酰氨基酚,以控制潛在的過敏和發熱反應,隨后通過靜脈給患者輸注200萬/kg的AD-MSCs(所有的捐贈者都是患者兄弟姐妹)。

結果:
1.尿蛋白變化:干預后1周,尿蛋白水平顯著下降;1個月時,該參數達到最低記錄;在接下來的隨訪中,尿蛋白水平逐漸升高,但該參數仍顯著低于基線;在最后2次隨訪中,24小時蛋白尿的中位數持續低于基線(圖1)。

2.移植后反應:治療1周后,3名患者(33.3%)出現完全反應(CR),3名患者(33.3%)出現部分反應(PR);治療1個月后,PR累積發生率增至44.4%,CR率保持不變;從第3個月到我們評估結束,PR和CR率逐漸下降至11.1%(圖2)。

3.SLE疾病活動指數2000(SLEDAI-2K):移植后1周,SLEDAI-2K為10 (8~16);1個月時,SLEDAI-2K為8 (2~12);3個月時,SLEDAI-2K為6(2~16);6個月時,SLEDAI-2K為6(0?12);12個月時,SLEDAI-2K與上次就診相比略有增加為8,但仍顯著低于基線(SLEDAI-2K為16),見圖3。

4.腎小球濾過率(eGFR):7名患者在基線時發現eGFR 異常,MSCs移植后3個月內該參數出現顯著改善,但在最后2次隨訪中eGFR略有降低(圖2)。
5.dsDNA和低補體血癥:基線時有5名患者抗dsDNA水平升高,治療后第1周出現顯著下降,這種情況僅持續到治療后第1個月(圖2)。低補體血癥發生率從基線時的66.7%下降至末次隨訪時的22.2%。
安全性:MSCs移植后后未出現過敏反應,1名患者在輸注后出現短暫性高血壓,常規處理后恢復,沒有觀察到其他急性或慢性不良反應,治療后12個月的總生存率為100%。
總 結:既往研究表明,同種異體AD-MSC移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,并能有效降低尿蛋白排泄和疾病活動度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治療效果逐漸減弱,這可能是因為單劑量的AD-MSCs不足以維持難治性LN的長期緩解,因此可能需要多次輸注。
參考資料:
[1]Ranjbar A, Hassanzadeh H, Jahandoust F, Miri R, Bidkhori HR, Monzavi SM, Sanjar-Moussavi N, Matin MM, Shariati-Sarabi Z. Allogeneic adipose-derive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refractory lupus nephritis: Results of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. Curr Res Transl Med. 2022 May;70(2):103324. doi: 10.1016/j.retram.2021.103324. Epub 2021 Dec 31. PMID: 34979487.
?免責說明: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,分享行業觀點,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!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。如有版權等疑問,請隨時聯系我。
掃碼添加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