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病綜合征(Nephrotic Syndrome)是最為常見的腎臟疾病之一,其典型臨床特征包括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癥。當前臨床以非特異性免疫抑制劑(如糖皮質激素、環磷酰胺等)作為主要治療手段,雖可一定程度緩解癥狀,但長期使用往往伴隨顯著副作用,影響患者生活質量。
臍帶間充質干細胞(UCMSC)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、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免疫調節功能的多能干細胞。近年來,大量國內外研究聚焦于UCMSC在腎病綜合征治療中的獨特作用,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。
本文基于一項臨床研究,就UCMSC在該疾病治療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如下報告。

臨床研究:UCMSC治療腎病綜合征的效果與安全性評估
2016年,第二軍醫大學福州總醫院臨床醫學院腎內科在《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(電子版)》上發表了一篇名為《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療效觀察》的研究成果。[1]
目 的:觀察UCMSC治療腎病綜合征的有效性與安全性。
方 法:選取腎病綜合征患者30例(男23例,女7例;腎小球腎炎15例,微小病變6例,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2例,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2例,膜性腎病5例),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,經腎活檢證實病理類型,免疫抑制治療未緩解或反復復發,后自愿接受UCMSC治療。
治療前先給予緩慢靜推地塞米松5mg,肌肉注射異丙嗪25mg,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2500U;治療時采取外周靜脈輸注途徑,每周輸注1次,輸注量為1×106/kg/次,4次一療程。期間配合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的應用:口服醋酸潑尼松0.8~1mg · kg -1 ·d -1 服用8周,逐漸減量(每兩周減5mg),減量至10mg/d維持。其中膜性腎病患者在激素減量至0.5mg · kg -1 ·d -1時加用雷公藤多苷口服20mg,每天3次,所有患者均給予對癥處理。

隨訪:治療前后24h尿蛋白定量、血漿白蛋白、總蛋白的比較(表2),治療前與治療后4周、8周、16周、24周比較,P<0.05,差異有統計學意義;膽固醇治療前后比較顯示,治療前與治療后8周、16周、24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(P<0.05)。
結果:患者經過UCMSC治療4周左右,24h尿蛋白定量顯著減輕,血中白蛋白,總蛋白均得到改善。4周的總緩解率達到46.67%,隨訪到24周,患者的總緩解率升至70.0%。
安全性:治療過程中發熱2例,惡心3例,皮疹1例,腹瀉2例, 肝功能異常1例,均表現比較輕微,給予對癥處理后很快恢復。
以上結果顯示UCMSC對腎病綜合征病情的改善有積極作用,起效快、增加緩解率、降低復發,為腎病治療提供了新途徑。
參考資料:
[1]李俊霞,周欣諭,丘美蘭,等.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療效觀察[J]. 中華細胞與干細胞雜志(電子版),2016,6(2):92-96. DOI:10.3877/cma.j.issn.2095-1221.2016.02.004.
免責說明:本文僅用于傳播科普知識,分享行業觀點,不構成任何臨床診斷建議!杭吉干細胞所發布的信息不能替代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。如有版權等疑問,請隨時聯系我。
掃碼添加微信